9月份,辽宁省内绿电交易成交电量达2.1亿千瓦时;1至9月,累计成交电量达124.8亿千瓦时,较2023年全年成交电量增长173%。年初以来,辽宁省累计绿证交易量为44.78万张。辽宁电网绿电供给能力持续提升,今年预计新增发电装机容量844万千瓦,参与年度绿电交易的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341%。
面对今年辽宁省绿电绿证交易呈现的发电侧、用电侧“供需两旺”的特点,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根据辽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要求,配合辽宁省政府出台《2024年辽宁省绿电绿证交易工作方案》,为全年绿电交易提供政策支持。同时,该公司深入挖掘绿电绿证供需潜力,助推辽宁省构建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低碳环境价值体系,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绿色消费。
强化数据贯通 确保绿证核发全覆盖
目前,辽宁电力交易中心正组织开展全省分布式发电项目数据归集工作,计划11月完成已建档立卡项目的绿证自动核发。此前,全省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数据匹配完成,8月起实现绿证自动核发。
绿证须向符合条件的发电企业核发。电力交易机构获取由电网企业采集的发电企业电量数据,并与对应项目关联后,发送至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按照对应电量向发电企业发放绿证,再通过绿电绿证交易结算结果,将相应绿证划转至电力用户。最后,电力交易机构开展绿色电力消费核算并出具证明。
“电力用户都可以参与绿证交易,交易电量和比例不受限制。”辽宁电力交易中心市场处副处长张建说,整个流程贯穿绿色电力生产、消费、结算、核算全生命周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可追溯,明确了绿色电力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对应关系。
目前,辽宁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95468个。国网辽宁电力编制了辽宁绿证核发数据全电量校核工作实施方案,精确归档信息和绿证核发基础数据,完善各专业系统功能,强化数据贯通,高效开展绿证全覆盖工作。
正在建设的辽宁康平电厂—蒲河 500千伏线路工程投运后,可促进沈阳地区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邹新骜 摄
“绿证核发全覆盖后,我们获取绿证的链条和时间明显缩短,不用再向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提供结算单等证明。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直接按照电网企业和交易机构提供的数据自动发放绿证。”中电(朝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市场与营销部经理王永刚说。这家企业有5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发电和25万千瓦集中式风电项目,同时运营着1700多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目前,该企业的集中式项目已经实现绿证自动核发,预计11月分布式发电项目也可以实现绿证自动核发。
设立绿电绿证服务站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国网辽宁电力充分发挥属地优势,以供电营业厅为基础,参考省公司电力交易服务大厅功能,在大连供电公司试点设立绿电绿证服务站,为当地企业提供更加直接、全面、深入的绿色电力市场服务。
大连第一互感器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互感器制造行业领军企业,产品畅销国内,更远销海外。近年来,随着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实施,欧洲客户对产品碳足迹的要求更为严格。2023年,大连供电公司绿电绿证服务专班成员辅助企业优化绿色用能策略,助力企业降碳增效。
“去年8月,在大连供电公司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办理绿电交易业务,成功采购150万千瓦时绿电。”该企业安环部经理徐东权说,“我们的碳排放量大幅削减,满足了欧洲客户提出的产品降碳要求。”企业凭借这一成绩获评2023年国家级“绿色工厂”。
“今年5月,我们依托绿电绿证服务专班成立了绿电绿证服务站,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大连供电公司绿电绿证服务站负责人杨小光说。6月,该服务站获大连市政府批复,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地市级绿电绿证服务站。
大连供电公司绿电绿证服务站员工为客户讲解绿电消费核算。 曹先童 摄
“绿电绿证服务站形成了可复制的建设手册和服务经验,有助于我们逐步推广属地化服务站。”辽宁电力交易中心市场处处长李青春说。
为了推进绿电绿证交易,国网辽宁电力建立交易与调度机构联动机制,落实优先组织、优先出清、优先执行、优先结算的绿电“四优先”要求,激发市场主体主动参与绿电交易的积极性。
来源: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