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辽宁公司重组整整三年。经过3年的改革探索,该公司数字化、科技化运行水平加快提升,正深刻改变着生产、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方式,已呈现出多年以来最为昂扬向上的大发展局面,全面创建一流区域能源公司,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辽宁公司顶层设计,握紧深化改革“指挥棒”。所属辽宁热力通过优化机组运行方式,减少烟/贫瘦煤耗用量1.55万吨,节约燃料成本42.1万元;积极参与年度双边交易,3、4号机组累计成交电量1164万千瓦时,成交均价429.88元/兆瓦时,保证了电量较高价位交易……同时,将辽宁热力、鞍山公司、振兴污水等4家企业纳入年度治亏督导清单,“一企一策”逐户制定亏损治理方案,今年一季度,公司亏损企业共计2户,较年度责任书目标减少2户;亏损额1648万元,较日历进度减亏21.18%。
辽宁公司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切实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等企业合作,集约化开发各类“新能源+”、绿电替代、综合智慧能源等项目,以更低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整体推进,把准管理提升“方向盘”。辽宁热力是一家有着66年历史的老企业。改革之初,面对员工不理解、队伍不稳定等重重压力,该公司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积极深入基层联系点宣传宣讲形势任务30余次,与各级员工谈心谈话400余人次,为员工答疑解惑,引导员工提高政治站位,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本着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正确认识改革工作,确保职工队伍稳、生产供热稳。改革后,辽宁热力内设机构从18个压缩到15个,压减16.7%;中级管理岗位从78人压缩到39人,退出率达50%;一般管理岗位从206人锐减至84人,退出率达59.2%。
辽宁公司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明确15个方面35项重点工作,择优立项33项改革研究课题,以改革实效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探索创新,提升能源产业“含金量”。今年3月,辽宁公司投资270万元,建设占地610平方米的安全培训基地正式投入运行,该基地通过声、光、电、VR视频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让受训人员体验人字梯滑落体验、操作平台倾斜体验、高空坠落体验、受限空间作业教学展示等17个项目。今年以来,已完成61次安全培训,培训人数达723人。在智能互联、新能源等技术的带动下,辽宁公司的生产运行、经营管理方式也正在发生颠覆性变革。
科技研发和创新是产业链中“含金量”最高的一环,辽宁公司瞄准了能源产业链价值链的顶端,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新增两批10项公司级科技项目,研发投入预计6784.52万元。强化科技创新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打造智慧工地数字项目平台,朱碌科风电项目部数字化创新项目荣获2024年全国电力行业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加速推动数智化转型,完成区域新能源集控中心所辖29个风场以及公司7个分布式光伏场站数据“630”全量入湖;深化司库体系建设,探索“BI+AI”新模式在生产经营分析中的应用,推进数智转型提升。
转型发展,打造区域能源“好风光”。金秋十月,辽宁公司抢抓黄金施工期,重点项目不停工、不断档,建设者们坚守岗位、奋战一线。从风电项目建设到互用光伏工程,累计装机规模100万千瓦时。
除在建项目外,辽宁康平公司柳树屯200兆瓦风电项目于9月23日完成国家能源局东北监管局电力建设工程备案。据介绍,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输出超过6.5亿千瓦时绿色电能,可满足超过30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电。
今年以来,辽宁公司新能源项目建设全线提速,发展项目全面覆盖在建、核准、立项、前期各个阶段,呈现出梯次储备、接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图为辽宁热力输煤后厂区景象
来源:国能源集团辽宁电力有限公司